為什么選擇出國留學?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出國,或是逃避高考,又或是盲目跟風,還是趁早放棄出國念頭。也不要一味地把出國想象得那么可怕,出國要因人而異,不能太過急躁,淡定一些,沉下心來做事。今天
上海國際學校網小編從網上看到一篇關于高三畢業的上海女孩,放棄保送國內重點大學的機會,選擇去美國留學讀書的一篇文章,為大家分享一下這位女孩真實的留學經歷。
今年高三畢業的上海女孩賀嘉穎畢業于本市一所市實驗性、示范性高中,她放棄保送國內重點大學的機會。今年秋天,小賀即將赴美留學,就讀于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。她,活潑開朗、干練、有想法,聊天時,常常蹦出一些流行的網絡語言,說到有趣的地方還會沖你調皮地眨眼,自居為“女吊絲導演”。
“出國留學一直是我的夢想,當初總認為國外的教育資源和環境更優越,我開始重新思考留學的意義。 ”談及為何選擇出國留學,小賀說,和所有的“出國黨”一樣,她從決定出國開始,就馬不停蹄地準備,在申請過程中遇見很多人,經歷了很多事,發生了一些有些意外和驚喜的事情。“我發現出國并沒有當初想象那么輕松、美好,有些人甚至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出國的 ‘富二代’,對這個群體有很多不準確的理解。 ”小賀留學生這個名字在中國存在這么多年,然而它是否被客觀地看待過,這群人有什么樣的背景,過著什么樣的生活,接受著什么樣的教育,未來又有怎樣的出路…
留學生故事帶給她很大觸動
萌生拍攝紀錄片的想法后,今年3月份,小賀在網上發了一篇日志,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留學生一起做這件事,令她頗感意外的是,這篇日記得到很多“出國黨”的響應,他們紛紛留言,希望分享自己的故事。其中,有位女生的留言對小賀觸動很大。“這位女生留言說,自己出國前是個性格開朗的女孩,但出國后卻完全變了個人。”小賀告訴記者,由于這個女生就讀的學校地處美國的“小地方”,中國本科生很少,加上她又在校外自己租房子,與同學幾乎沒什么交集。她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,從一個超級開朗的人變得沉默寡言,以至于完全不適應當地的生活。慢慢地,這位女生得了神經性暴食癥,并發了抑郁癥。整個一學期就這樣荒廢了。所幸的是,家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、安慰她,她才慢慢地振作和康復。
“這位女孩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,她告訴我,出國是她從小的一個夢想,但學習活動和環境的改變讓她措手不及,根本來不及思考,只能靠自閉去面對。”小賀說,其實出國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風光,要“hold”得住寂寞,需要一定的心理調適能力。雖然出國留學已成為熱潮,但并非所有人都適合,希望紀錄片能警醒那些一時沖動打算出國的人們。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出國,或是逃避高考,又或是盲目跟風,“你還是趁早放棄出國念頭! ”
“不過,也不要一味地把出國想象得那么可怕。”小賀說,她還聽了一個男留學生的故事,出國前是個公認的“壞小子”,出國后“性情大變”,懂事、認真,還成熟了不少。在小賀看來,出國要因人而異,不能太過急躁,淡定一些,沉下心來做事。
探討留學意義引發學子反思
聽了那么多的留學故事,小賀開始慢慢思考一個問題,我們為什么要出國?從高考的那天起,紀錄片拍攝正式開始。小賀采訪了20多位留學生,他們中有些在美國留學一二年,有些已經學成歸國,也還有和她一樣,正站在留學的起跑線上踮腳張望。
“我為什么要出國? ”、“印象深的一件事?”、“你覺得出國的意義是什么? ”……在紀錄片中,處于不同階段的留學生分別回答了這三個問題,有剛剛拿到國外高校錄取通知時,大半夜把父母叫醒分享好消息的興奮;也有在重陽節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,聽說年邁的外婆在地圖上費力尋找自己讀書的城市,忍不住站在食堂里拿著電話放聲大哭的;還有站在紐約州立大學較優學生頒獎臺上,領悟到“無論付出多少艱辛都值得”的真諦……
盡管賀嘉穎在紀錄片拍攝上略顯稚嫩,但用她的話說,“不管這個片子會拍成什么樣子,經歷這個過程就值了,拍攝比我想象得要辛苦太多! ”小賀告訴記者,拍攝不僅需要自己租器材,為了節約成本,還需要把采訪壓縮在三四天內完成。 “可能我上午還在浦東,中午就要趕到人民廣場,晚上又要去寶山,每天都在趕場。
著手做這個短片的時候,小賀很努力地想找到 “我們到底為什么出國”的答案。 “現在,答案越來越多,實際上,拍這個片子的過程,也是一次次顛覆我以前想法的過程。 ”小賀說,即使找到了答案,也很難用一個確切的回答來定義留學的意義。不管怎樣,希望能引起更多準備出國學子們的反思,關注留學的真正意義。
溫馨提示:國際化學校,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,歡迎點擊【預約看校】咨詢!或電話咨詢:400-9609-559
免責聲明: 1.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,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,描述中涉及的“我”、“我們”、“我校”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。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;2.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,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,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;3.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,請聯系我們:2787266480@qq.com。